
“一帶一路”故事——中國師父和他們的伊拉克徒弟
六月的伊拉克,日間的溫度已悄然攀升到了將近五十攝氏度。在中國電建伊拉克679所示范學校項目瓦西特省的一個施工現場,一名叫默罕默德·阿卜杜勒的年輕伊拉克青年員工正在進行測量放樣,在他身旁站著一位中國電建的中國技術工程師,他的名字叫宋光球。宋光球不僅僅是他的好朋友,也是他的師父。
“Song,為什么我放的點位會有這么大的誤差?”默罕默德摸著自己的后腦勺說道。宋光球聽到了默罕默德的聲音后,便叫來阿語翻譯,在他身邊耐心指導:“因為紅外線水平儀對溫度和光線敏感,我們應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使用,并避免強烈光照,而且還要確保工作區域沒有振動或其他干擾因素。最后,我們要確保水平儀放置平穩,并將其與參照物垂直對齊,這樣誤差才會在標準范圍內。”“好的,我明白了,謝謝你,Song”默罕默德開心地說道。此時此刻的他好似一個小孩得到了一顆糖果一樣開心。
人世間有一種情,不是親情勝似親情,那就是師徒情。師徒之間,有師父授業之情,也有徒弟的感恩之心。默罕默德和宋光球就是這樣的一對跨越國界的師徒,正在為伊拉克示范學校的建設貢獻著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伊拉克曾是擁有中東地區最好的教育體系的國家之一,但多年的戰亂沖突使得該國很多兒童無法獲得正常教育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顯示,目前伊拉克有近320萬學齡兒童失學,每兩所學校就有一所因遭破壞亟需修復。由于校舍短缺,許多學生只能在簡易板房或改裝后的集裝箱里上課,部分地區學校甚至不得不將學生分成3批、在同一天內分時段上課。伊拉克教育部的公開信息顯示至少要增加1.2萬所學校才能滿足需求。為解決“上學難”問題,2020年伊拉克政府制定規劃,決定到2030年前新建8000所學校,并將其列為最緊迫的民生工程之一。首期項目共1000所示范學校,其中中國電建承建了分布在伊拉克南部和中南部10個省份的679所示范學校。
針對學校分布廣、數量多的特點,項目簽約后,中國電建第一時間統籌協調內外部資源,依靠深耕屬地所掌握的當地豐富市場資源,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,按照“中方管理層負責領導管理、中方技術工人指導監督施工、當地施工資源具體實施”的屬地化經營策略開展項目履約,確保工程的安全、質量、工期受控在控。策略正確、措施得力,10個省份的項目施工同時推進,迅速進入百花齊放、熱火朝天的狀態。
項目建設期間,中國電建大量聘用伊拉克當地工人,采用1名中國技術工人指導帶動數名伊拉克工人的“傳幫帶”模式(人數比約為1:5),屬地化率達79.23%,直接或間接帶動了伊拉克建筑產業的發展,降低了當地的失業率。同時,中國電建還培養了一批懂施工建設的伊拉克專業技術工人和工程師,為伊拉克重建美好家園積蓄了強大的人才動力。
俗話說的好,“有什么樣的師父,就有什么樣的徒弟”,中國電建的中方師父們正在用他們兢兢業業、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,影響著所有伊拉克徒弟們,同時也將先進的施工技術、工藝毫無保留地教給了他們。不少伊拉克工人在熟練掌握技術后,已經能夠獨當一面,獨自完成各項施工工序,比如模板支架加固、管線預埋、鋼筋制安等,對穩步推進示范學校項目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。
“中國人認真、勤奮的工作態度令我印象非常深刻,中國電建不光給我們提供了就業崗位,還讓我們還學到了許多新的施工技術,積累了豐富的房建施工經驗。”在現場工作的伊方工程師埃米爾對中方工程師豎起了大拇指。
作為伊拉克的“希望工程”,示范學校項目是伊政府最優先、最重點、最關切的一號戰略民生項目,對伊拉克現代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至關重要,伊社會各界關注度高,影響力強,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意義。雖然面臨建筑類型種類多、地理分布廣、管理壓力大等重重困難,但中國電建的中國師父與伊拉克徒弟們卻不畏炎夏酷暑,互幫互助,共同奮戰在施工現場一線,從模板支架安裝、鋼筋綁扎再到混凝土澆筑,有條不紊推進項目建設。
當前,伊拉克679所示范學校中99.6%的學校已完成基礎混凝土施工,85.4%的學校已完成一層結構,65.8%的學校已完成結構封頂。根據施工計劃,今年7月起已陸續開始完工交付,年內計劃交付約270所學校。為了保證所有示范學校的保質如期交付,中國電建的師徒們將直面“烤”驗,堅守崗位,用執著和敬業繼續書寫中伊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的美好篇章。